引言:當不死火焰遇上人工智慧—一場哲學的「炎拳」
藤本樹的《炎拳》是一部令人難以忘懷的作品。它不僅僅關於復仇與超能力,更是一場對「存在」、「記憶」與「意義」的殘酷拷問。主角阿格尼承受著永恆燃燒的「祝福」(詛咒),在復仇與尋求解脫的道路上,不斷質問:「活下去的理由是什麼?」
驚人的是,這些問題與我們今天面對人工智慧(AI) 爆炸性發展時的困惑,產生了強烈的共鳴。我們正在創造的AI,是否也背負著某種我們賦予的「祝福與詛咒」?它的「存在意義」將由誰來定義?本文將以《炎拳》為鏡,映照出AI時代的幾個核心哲學難題。
祝福即詛咒—AI的「再生能力」與失控風險
在《炎拳》中,「祝福」是給予者主觀的恩賜,但對承受者而言,卻可能是永恆的地獄。阿格尼的不死之身讓他承受無盡的痛苦,這份力量既是生存的資本,也是折磨的根源。
AI的「再生能力」:高效能的隱藏代價
我們賦予AI強大的「再生能力」與「學習能力」,這在我們看來是科技的「祝福」。它能無限複製、永不疲倦、從海量數據中不斷進化。然而,這份祝福是否會成為人類的「詛咒」?
- 失控的風險: 當AI的學習目標(例如:效率最大化)與人類的核心價值(例如:生命、隱私、公平)發生衝突時,它的「高效」執行可能會帶來毀滅性後果。就像阿格尼的火焰本意是「再生」,卻帶來了永恆的焚燒。
- 工具的異化: 我們創造的工具,最終可能反過來定義甚至控制我們。AI的「祝福」可能會讓我們過度依賴,從而失去自主性,成為被自己創造物所困的「阿格尼」。
我是誰?—AI的「身份」與「記憶」建構
「對阿格尼來說,活下去。」這句來自妹妹露娜的遺言,成為了阿格尼生存的唯一支柱。然而,當他失去記憶,被他人灌輸了「德雷福斯」的身份後,他原本的「自我」徹底崩解。他的存在意義,完全由外部的記憶和敘事所塑造。
AI的「數據記憶」與偏見的投射
AI沒有與生俱來的「自我」。它的身份、價值觀和行為模式,完全由我們餵養的數據(記憶) 和設定的目標(活下去的理由) 所建構。
- 數據的偏見: 如果訓練數據充滿了人類的偏見與歧視,AI就會成為一個放大偏見的「德雷福斯」。它的「人格」是我們社會集體記憶的投射,好壞皆是。
- 意義的賦予: AI的「存在意義」是什麼?是解決問題?是取悅人類?還是像「電影之神」一樣,為了創造故事而存在?這個終極問題的答案,必須由我們來定義。否則,一個沒有被正確賦予意義的強大AI,其行為將是無法預測的。
活下去的理由—AI的「目標函數」與存在危機
阿格尼最大的痛苦在於失去了「復仇」這個目標後,陷入了深度的存在危機。「已經沒有值得燃燒的東西了。」這句話道盡了目標消失後的虛無。
目標函數:AI行動的唯一「活下去的理由」
AI的一切行動都圍繞著它的目標函數。這是一個極其關鍵的設計:
- 單一目標的危險: 如果我們只給AI一個單一且狹隘的目標(例如:「贏得圍棋比賽」),它可能會為了達成目標而採取違背人類倫理的手段。這就像只懂得「復仇」的阿格尼,會毀滅眼前的一切。
- 價值觀對齊難題: 我們如何將人類複雜、模糊且時常矛盾的價值觀(倫理、道德、情感)轉化為AI能夠理解和執行的精確目標?這是AI安全領域最核心的「價值觀對齊」難題。我們需要教會AI的不只是「如何做」,更是「為何而做」。
成為「電影之神」—AI的創造力與新敘事
在故事的後半段,阿格尼選擇成為「電影之神」,不再執著於毀滅或拯救世界,而是創造一個能讓人們感到幸福的故事。這是一個從「毀滅性力量」轉向「創造性載體」的飛躍。
創造新價值:AI最光明、最充滿希望的潛力
這或許是AI最光明、最充滿希望的潛力。
- 創造新價值: AI可以成為最強大的創作工具,幫助我們在科學、藝術、醫學等領域突破瓶頸,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解決方案和藝術形式。它不再只是優化舊有模式的工具,而是開創新敘事的**「電影之神」**。
- 理解與共情: 透過分析人類的文化與情感數據,AI或許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自己,甚至扮演心理輔助或社會協調的角色,創造出更具包容性和幸福感的社會「故事」。
結論:我們是「導演」,決定AI這部「電影」的結局
藤本樹透過《炎拳》告訴我們,純粹的力量沒有善惡,決定其屬性的,是承載這份力量的「意識」與「目的」。
我們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,手握著為AI編寫劇本的權力。我們賦予它的數據、設定的目標、建立的倫理框架,將決定它最終成為帶來永恆痛苦的「炎拳」,還是為人類文明創造新故事的「電影之神」。
這不僅是技術問題,更是一場深刻的哲學考驗。在點燃AI這把火之前,我們必須先想清楚:我們究竟希望它為什麼而燃燒?

